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077595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5日 赵光宗,张华朋,李丹智
第1页

    参见附件(2055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患者35例共52节,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共19例30节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共16例22节用保守治疗。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分级,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对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后伤椎椎体形态学变化,分别在术后1周,3、6、12个月进行评价。结果:椎体穿刺全部成功,观察组治疗后1周,3、6个月各期疼痛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3、6个月各期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3、6个月各期随访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对照组椎体明显塌陷,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可迅速缓解疼痛,明显改善生活质量;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防止脊椎后凸畸形。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隐匿性骨折;骨质疏松症;骨水泥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a)-145-02

    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后凸成形术(PKP)相继开展并应用于骨质疏松所致的椎体压缩骨折[1-2]。临床上相当多的骨质疏松老年人表现为椎体的隐匿性骨折,容易漏诊,此病治疗的报道较少。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3月~2008年3月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VP和保守治疗,对比研究两种方法的疗效,探讨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8年3月本院共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患者35例,男12例,女23例,年龄62~83岁,平均73.4岁。病变部位:L4 7个,L3 8个,L2 6个,L1 12个,T12 7个,T11 6个,T10 3个,T9 3个,共52节。影像学检查,有以下两种表现:①普通X线平片显示所有椎体均无椎体压缩,而MRI显示有椎体骨折,此种表现23例;②普通X线平片出现1个或者多个椎体压缩变形,但是MRI显示压缩变形椎体为陈旧性骨折,相邻椎体或跳跃椎体无楔形变,但是T2像高信号表现为新鲜骨折,此种表现有12例。将3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PVP组)共19例30节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保守组)共16例22节用保守治疗。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病变椎体的CT扫描、脊柱MRI检查从而确定进针途径和相应的进针点和进针角度。穿刺器械采用PVP专用针,穿刺面为斜面。患者取俯卧位,常规镇静。穿刺途径:胸椎采用肋骨头-椎弓根途径;腰椎采用经椎弓根途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经椎弓根眼的外上方外倾相应的角度进针进入椎弓根,透视下直至确定将穿刺针穿至椎体中前1/3处。将骨水泥调和好后,在浆糊期透视下注入,在注入的同时要观察骨水泥的分布,确定骨水泥充填到椎体的边缘。单个胸椎椎体的骨水泥的注入量为2.2~3.2 ml,单个腰椎椎体的骨水泥注入量为3.2~3.7 ml。在注入骨水泥的同时应该作心电监护,并观察患者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变化。术后口服抗生素3 d,卧床2 d后下地行走。术后复查X线片或CT,进一步明确骨水泥在椎体的分布情况。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给予治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并应用止痛剂等对症处理。患者2个月内以卧床为主,下地活动时佩带胸腰支具;2个月后根据耐受程度去除胸腰支具并可下床及行走。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3、6、12个月进行疼痛缓解、生活质量评价,并观察术后病椎椎体高度的变化。

    1.3 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程度评估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的评估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来评估[4]。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测定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观察椎体有无塌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x±s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各期疼痛缓解率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各期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各期椎体高度变化比较

    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所致的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多,但是临床上有相当多的骨质疏松老年人表现为椎体的隐匿性骨折,在临床不但容易漏诊,而且关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的治疗报道较少。本实验结果表明PVP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疼痛主要是由于椎体内微骨折,可产生脊柱的不稳定,在躯干扭转剪力作用下骨折间发生微动,使椎体内外的神经末梢遭受刺激、损伤[5]。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疼痛的机制,①骨水泥对椎体的稳定及支撑作用[6]:骨水泥注入病变椎体后快速凝固,固定了微小骨折,减少了因脊柱失稳定产生神经根和窦椎神经的刺激。②骨水泥在聚合反应时产热效应[7]:骨水泥在聚合反应时局部温度达到52~93℃,使椎体内痛觉神经末稍发生变性坏死,感觉功能丧失。

    本研究表明:PVP可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进一步塌陷,可迅速缓解疼痛,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发生。骨水泥注入椎体后能够加固椎体结构,恢复椎体高度、耐压力和强度,也可显著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

    [参考文献]

    [1] Tanigawa N,Komemushi A,Kariya S,et al.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relationship between veaebral body bone maow edema pattern on MR images and initial clinical response[J].Radiology,2006,239:195-200.

    [2]Peh WCG,Gelbart MS,Gilula LA.Percutaneous vertebmplasty:treatment of painful vea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with intraosseous vacuum phenomena[J].AJR,2003,180:1411-1417.

    [3] Burton AW,Reddy SK,Shah HN,et a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55KB,2页)